见贤思齐的典故贤人是指什么(以身作则,见贤思齐)
以身作则,见贤思齐
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见贤思齐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。见贤指的是看到有功德、有道德、有品德的人,而思齐则是思考如何与他们一样,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德、有才、有品的人。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
典故起源:叶公好龙
春秋时期,有一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,把家里收藏的各种龙形器物展示给每个出门经过他家的人看。但实际上,这些物品并不是真正的龙,只是陶器、铜器等模仿龙形状的艺术品。
这时候,有一个真正的龙出现了,但叶公却因为自己已经有许多“龙”,不以为意这个真正的龙。后来,这个真正的龙因此愤怒,飞到了远离叶公家的地方,于是叶公失去了真正的龙。
道德寓意:以身作则
这个典故寓意深远。首先,人要求贤是一种观念,需要促使自己不满足于自身的成就,而去奋发向上,争取超越和发展。其次,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必须具备自我反省和发现的能力,不要因为自己“收集”了很多东西,就失去掉贵重、珍贵又难易获得的一件事物。
更重要的是,一个人如果要成为潜在的贤人,那么他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激励别人。如此,才能在他人看秀之时不满于间接的拥有,而能够深感自己确实大有可为。
启示:见贤思齐,重视自己的言行
典故虽然比较神话化,但是其中传达出的道理却值得借鉴。良好的品德,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境遇。当人们看到周围发生的种种不幸,也会明白聚集他们的苦恼所在:那就是自身品德的不足之处。
因此,要想聚集人的善意和认同,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是符合道德伦理和良好秩序的。只有这样,社会才会是一个价值观清晰、思想上互相接近、共同前进的社会。见过贤人,才会有一定的奋发向上的感受和动机,才会在心底深处产生高尚的情操,实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综上所述,见贤思齐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功德。希望人们在生活中秉持这样的道德观念,不断改变自己的言行,勉力成为真正的贤人,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