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 理宗时代的和战、边防与流民PDF(晚宋朝官员对国是的争议)
晚宋朝官员对国是的争议
和战的争议
晚宋时期,南北方边患不断,北部的辽、金两国不断侵扰宋朝的边境,同时南部的交趾、高丽也不时挑衅北方。对于这种战事,朝廷内部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争议。一方面,有些官员主张和平解决边患问题,赞同採取“以德服人”的策略,尽量保持边境和平。以徽宗为代表的这一派人认为,“故整宗庙不显武功也,北方社稷之安,宜上必为之署”,即强调并推崇和平安抚北方问题的重要性。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官员坚持要用武力解决问题,主张强硬姿态以维护国家的尊严。以范祖禹为代表的这一派人则认为,“洒扫虽取平安,何异医痛杀人”(《忠说录》卷十六),即和平安抚只是治表不治本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为了真正彻底解决边患,需要借助武力,“而掩藏其曲直,除其后患,则朝廷之福厚远矣”(《忠说录》卷五十七)。边防的争议
在北方防线上,也存在着对边防建设的争议。 一方面,有些官员认为应该集中力量加强边境的武装力量,以应对来犯的敌人,其中一些人主张“以兵备战、以服民心”,强调军政并重;另一方面,还有一些官员认为,如果单纯依靠军队进行防御,容易诱发敌人入侵。应该改善边民生活,借助发展农业、推广手工业和获得商业资本等因素,慢慢提高边疆地区的综合实力。对于这种争议,皇帝理宗倾向于后者,并相应地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改善北方的地方经济,例如在边境地区的征集、减轻勾魂、开发土地、推广作坊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,通过改善朝廷与民间的关系,加强边民归属感,达到加固国防的目的流民问题的争议